是的,天天动听的倒下,可能会让很多人伤感,但是大部分人早已有了新欢,甚至新欢已经变成了旧爱。在安卓/iOS趋于成熟的年代,天天动听有了太多代替者,甚至在众多音乐播放器中,天天动听也很难跻身第一阵营。只不过,天天动听还牵连了记忆深处的一些场景,让人心神摇曳。
天天动听,诞生于2007年,经历过塞班颠峰时期,也赶上过安卓/iOS起步时的大潮,后来归于阿里巴巴麾下,今年4月份,天天动听正式化身阿里星球,音乐播放器的属性被大幅削弱,近日,天天动听宣布10月1日起停止服务,并称“感恩,一起走过的洪荒岁月”。9年起起伏伏,到底是谁让天天动听倒在了在线音乐服务逐渐成熟的路上?当初的弄潮儿为何成为了别人的垫脚石?
谁杀死了天天动听
天天动听最早是由王智罡、黄晓杰等人联合打造的一款音乐播放器软件,当时的天天动听还是一个创业项目,在命名的产品理念上,这款手机端的音乐播放器参考了当时已经在PC端大获成功的千千静听。这就导致当年一度有用户误认为两款软件是一家公司的产品。不过巧合的是,两款产品的发展轨迹相似度惊人,这些在本文中就不再做过多描述。
天天动听当时推出的歌词显示、丰富的EQ均衡器设置以及大量皮肤都深受好评,正是靠着这些产品优势,天天动听才能迅速积累大批塞班用户。后来安卓和iOS系统崛起,天天动听顺势而为,开始向两大系统平台扩张,至此,天天动听仍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播放器。
天天动听之所以能在诞生之后迅速崛起,跟其团队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其创始人王智罡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都会纷至沓来",他相信,只要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未来天天动听肯定会有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这一价值观的推动下,天天动听2009年用户量突破1000万,2011年用户量突破5000万,2012年用户量突破1亿,2013年6月份,用户量突破2个亿。不过,看似一路高歌的背后,危机也悄然而至。
2012年,在线音乐服务开始进一步走向成熟,标志之一就是版权之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在版权大战中站稳脚跟,天天动听需要大量资金和流量扶持。同年10月,天天动听接受阿里巴巴投资,并于2013年正式并入阿里巴巴旗下。
版权大战开始后,在线音乐服务行业的格局趋于明显,其中有腾讯系的QQ音乐、海洋系的酷狗+酷我、阿里系的虾米+天天动听,此外还有黑马网易云音乐。这场资源争夺战正好赶上天天动听并入阿里系,开发团队人员更迭。后来,天天动听的音乐资源减少,体验优势又逐渐丧失,此时的天天动听,已经很难跻身行业一线。 谁杀死了天天动听
2015年,阿里巴巴正式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合二为一,组建阿里音乐。组建后的阿里音乐开始大肆拓展独家版权,包括滚石、相信音乐、华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在拓展音乐版权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思考怎么让其商业价值最大化,于是便有了阿里星球。
阿里星球是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晓松领导下的产品,其出发点是搭载一款可以打通音乐产业上下游的音乐平台,这一平台分别贯穿了整个音乐的生产、传播、消费数个产业链,更像是一款音乐“淘宝”。而天天动听和它的上亿用户,很不幸的成为了这一战略的牺牲者。
2016年4月15日,天天动听正式更名为阿里星球。与其说是更名,更像是粗暴替换。天天动听在一次更新后,原来的图标,界面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紫色圆球图标和繁琐复杂的内置功能,而最基本的听音乐功能,反被深藏在了天天视听板块下。从资本角度来说,这种做法的确可以让阿里星球获得大量用户资源,但在用户方面的影响相当恶劣,这使得阿里星球用户极速流失。于是,天天动听在倒下后,其继任者阿里星球在榨干天天动听的品牌价值后,一直处于半温不火的半成品状态。
在走过了9个年头后,天天动听还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从如今的结局来看,天天动听是阿里巴巴文娱领域商业化的牺牲者,但是正如天天动听的兴起得益于站在了互联网音乐初期发展的风口,天天动听的衰败同样是因为错过了新一波的互联网大潮。
天天动听的9年沉浮,同样映射了中国互联网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萌芽到壮大,从群雄并起到巨头争霸。天天动听的倒下固然让人惋惜,但至少它曾在互联网的滚滚浪潮中,闪耀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