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Gartner最先提出的,当初主要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如今ERP系统力图全面解决企业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问题,其意义在于以资源利用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ERP的实质和基础是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然而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时候没有认清ERP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无法正确评价ERP系统的真实价值,不少企业从一开始上ERP时就比较模糊,包括目的和期望值也都比较模糊,有的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过高的期望,认为上ERP后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然而多是事与愿违,由此带来挫折感和低成功实施率的事实。
关于ERP的错误认识,现在有两种价值倾向: 要么把ERP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企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厂商实施ERP来解决;要么认为ERP是鸡肋,价值不大。相较而言,前者似乎更甚些。更为糟糕的是某些ERP厂商为宣传它们的ERP价值理念,加速推售它们的产品,不切实际地把ERP描绘成企业摆脱危机、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认为只要实施ERP就能解决企业的一切疾患,就能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舆论氛围对目前国内ERP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ERP软件被赋于太多的功能,使得很多人陷入了一个“泛功能”的误区,试图以一个软件解决应用企业所有的疑难病症、提供所要的全部功能。现在,不少ERP软件的业务领域与功能不断全方位“扩容”,一些所谓“新一代ERP”号称除了具有传统的制造、财务、分销等功能外,还在不断吸纳新的功能,如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制造执行系统(MES)、决策支援系统(DSS)、资料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OLAP)、办公自动化(OA)等,从而构成功能强大的集成化企业管理与决策系统。如此之说,让不少企业似乎看到无限前景,头脑发热,匆匆上马,恨不得一针见效、一劳永逸。然而这是脱离ERP原有的本质——供应链管理的,最后变成博而不专、泛而不深了。一些ERP厂商正是抓住许多应用单位“贪大求全”心理,把自己扮演成“万能者”,只要你肯付钱,ERP软件的功能似乎可以无限扩充。
然而,真实的情况如何?ERP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充分通过流程重组及资源整合,实现从“手工操作”向“信息集成化”的转变,从而使企业的资源尽可能得到利用,帮助企业谋求利润的较大化。ERP所要解决的是企业在竞争中最直接和关键的问题——资源配置、业务效率以及由此引起的成本问题,但它不可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例如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建立、企业融资等问题。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技术从来都不是万能的,ERP也只能解决自己领域内的问题,严格来说,它不能单独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与管理结合,与业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软件也好,系统也好,都只是企业改进其业务与管理的工具,如果不对企业经营管理认真地进行改进完善,有再好的技术也徒劳无益,只能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让ERP回归供应链管理
事实上,ERP只是企业管理工具的一种,是企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支持企业变革但不能推动企业变革,也不能代替企业变革。恰恰相反,ERP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变革来推动,要需要企业变革作为铺垫。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地基没有建好的地方盖摩天大厦,时刻都会有崩塌之险。
对ERP软件,我们可打这样一种比方:ERP是一种“药”,ERP厂商是“大夫”。当一个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与缺陷日渐严重,需要改进时,“大夫”就要给其看病诊断,就要给病人(企业)开药(ERP)。但是如果只想吃一种药就把什么病都治好,或者光吃药不吃饭、不锻炼,这样显然不行。
正确的认识是ERP成功实施的前提。企业应该认识到,ERP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神仙,人依然是管理的主体,实施ERP软件需要结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单独靠软件是不可能把企业管理改善好的,ERP系统只是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为人、组织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有益信息而已。
因此,要走出ERP实施的误区,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必须把ERP的实施纳入企业整体改革的框架中进行。首先要确保领导的参与、支持,找到合适的团队,建立完善的项目实施机构;其次,要摒弃过于理想化的想法,确立可行的实施目标,推进企业各项改革,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为ERP实施建立良好的基础;再者,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定期考核,奖罚分明,做好各项培训工作。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逐步突破推进,控制项目的风险,方能确保ERP成功实施,推动企业发展。
【正-文-结-束】
电商行业ERP系统如何改变伟创软件 -> 电子商务行业ERP系统是当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內容,保持了公司在会计、购置、制造、市场销售、库存量等业务流程作用上的融合,协助公司在信息内容数据标准化,系统运作一体化、工作流程合理性、业绩考核监控器统一化、管理改进持续化层面获得巨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