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知识管理系统的理念引进企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用知识管理体系管理企业工作,即知识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运用;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服务,即企业服务理念的发展及在服务上的运用。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地获取、显示、分发和利用要依赖于各种活动;在讨论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知识与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对象结合起来一起考察,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到知识的来源、位置、程度及其应用。脱离对象单独对知识进行描述,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故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应强调通过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的集成,最终达到对知识进行管理的目的。
为实现对知识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这里从可编码性的角度出发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以印刷型文献或网络版、电子版文献等方式传达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难以明确地被他人观察、了解的知识。
1 显性知识的管理模式
考虑到显性知识易于量化、易于描述、结构化程度好等特点,在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时,可以从建模框架的思想出发,采用对与知识相关的对象进行描述的方法,来满足管理显性知识的需要。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在业务过程设计期,首先需要对各种对象,尤其是知识进行建模;在业务过程的运行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模型进行更新,使之与实际状况相一致。这样,管理层就可以根据模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1 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
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不易于在大范围的交流,这给对知识管理系统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可利用Intranet 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对隐性知识加以挖掘,使之显性化。
1.2 隐性知识管理的存在问题
难以使员工主动贡献自己的知识这是隐性知识管理中最困难的地方。一般的激励手段在知识共享方面已失去相应作用,这阻碍了员工的知识共享。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和建设的员工进行奖励则需要对知识进行量化,但对员工提供的隐性知识进行量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难对其进行定量描述。
隐性知识作为一种意会型知识,对其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接受者的切身体会和领悟能力的制约,仅通过传统的语言往往很难对隐性知识进行描述,这就需要考虑使用多媒体的表达方式; 另外,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若干次的沟通和实践。
1.3 隐性知识的管理
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应雇佣愿意贡献自己知识的员工,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共享;通过建立一套对隐性知识量化的方法以便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可以采用与管理显性知识相同的方法来管理隐性知识。
如通过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行知识的量化;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量化;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过程的改进的度量、对技能的度量;对提供的服务对象信息的度量和对工作成果的度量。在对这类隐性知识进行管理时,可充分利用Intranet 的特点,利用Intranet 为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供广泛的媒体选择和组合。
另外,知识管理系统在Intranet 上可以帮助员工之间进行交互,实现交流的个性化,使团队成员和跨功能的各部门能够在虚拟工作环境中合作,而不必考虑他们在物理位置上的分隔。同时,可以将每一个知识交流的过程记录到数据库中,便于参与者对交流过程进行回顾,以及其他员工对该过程的共享。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讨论,这部分隐性知识也能够逐步显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