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我国2014 年消耗的能源是42.6 亿吨标准煤,其中70%左右用于工业消耗。“占GDP 20%以上的能源产业互联网化后,在未来10年,其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价值将超过20万亿元。”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东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近日,“全国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并对外开放测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该平台被业界解读为“互联网+能源”的一个注脚。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时间安排,年内将出台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将使资本市场和媒体再次兴奋。 国务院对外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也指出要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能源管理智慧化应用也是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重点行动之一。可以说,借助“互联网+”,工业企业能源智慧化管理已驶上快车道。
能源互联网实质是产业互联网的一种,本质上说是物联网。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能源互联网通过应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从而对能源的生产、使用、调度和效率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实时监测、报告和优化处理,使企业能源管理达到最佳状态。 比如,工厂智慧照明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工厂的LED灯进行监测,当其光衰逐渐达到30%以上时,系统就会提醒控制人员进行更换,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空调、照明、机器设备都是耗能大户,应用能源互联网技术,电、水、气等各种能耗数据被工业传感器采集并通过工业通信网关存储到数据中心,应用层的监控平台和管控中心可以实现设备能耗的可视化监测和自动控制,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最终形成节能决策建议,制 定节能策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在钢铁、通信等高能耗行业,能源数据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能源信息的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刘东表示,“一旦能源转化为可视化信息流在互联网上流动起来,那么浪费将不复存在。工厂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效率都会因此大大提升。” 大型企业可以搭建私有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但由于成本原因,中小企业则需要借助云计算获取第三方服务。全国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就是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组织公共资源,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实时监控、可视化管理、数据分析、风险控制、能效分析等第三方公共服务。 “互联网+”的新生产要素就是大数据,万物互联时代,数据的流动和使用急剧加快,大数据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应用的节点。但对于能源互联网,数据采集容易,数据传输和汇集却并不那么简单。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级业务拓展经理沈威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能源管理是由项目制单独驱动,造成企业存在好几套独立的能源管理系统,比如水是一套、电是一套、锅炉是一套、中央空调又是一套,通过传感器可以采集单独系统的数据,但由于每套能源系统数据传输协议不统一,各自采集的数据无法共享,更谈不上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而数据共享和挖掘恰恰是能源互联网的精髓。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搭建能源互联网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信息孤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