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平台整合数据孤岛 据了解,以前这些公共信息,例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等内容都被分别存放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当中,数据通过软盘、u盘拷贝的形式来实现复制、更新。这样的做法经常导致数据出现错误,准确性很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始着手建立校园公共数据库系统,建立学校公共基础信息平台,为各个部门提供基础信息应用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兼有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有39个系和61个本科专业各类学生41000余名,教职工4500余人。
“因为这一项目是211工程当中的一个子项目,而且会对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项目规划时非常慎重,选择的方案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程静告诉记者。经过1年左右的规划、构建,学校逐渐将所有的公共数据转移到新平台,并建立起了全新的运营系统。2003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数据库系统开始试运行,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办公自动化、人事、教务等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新的公共信息平台保证了校园人、财、物等公共基本信息数据的惟一、准确,解决了以往数据共享困难的难题,因此也得到了学校各个部门的好评。 上线运行之后,很多的应用都开始逐渐过渡到这个平台之上,例如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研究生管理等应用系统都逐渐在其上展开。
细心准备规避升级风险 系统升级最怕遇到问题就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特别是架构的变化,使得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会被大大加强。 因为新系统选择了富士通的硬件平台,虽然同样运行Solaris操作系统,但是这两个平台之间是否能够平稳过渡,是摆在程静等人面前的最大问题。
因此,在进行方案论证的过程中,校方详细审查了厂商提供的系统兼容性方面的完整报告。并且在升级之前,项目小组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并对原有数据进行了完善的备份。 项目组最担心的是原来的Solaris应用程序是否需要重新编译后才能在新系统上运行,但后来从富士通公司处得知,由于PRIMEPOWER系列服务器采用SPARC结构设计,经过富士通和Sun的联合实验室验证,因此在这次的应用迁移过程中,各项原先的应用可以平滑过渡到新系统当中。 此次升级,华东师范大学将其中最为关键的数据库部分,迁移至富士通的PRIMEPOWER650服务器上,经过测试,系统在应用的高峰时刻仍然能够保证快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资源使用也仅占用了60%。 据了解,原有的服务器平台也并没有浪费,据介绍,这些设备被用作了备份数据库服务器,与新平台一起为整个公共数据库平台提供容灾备份能力。此次升级,学校还同时购置了新的磁盘阵列和磁带库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存储能力。 除了新旧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外,人员对于新平台的技术掌握能力也是保证平台平稳运行的关键。 对于这个问题,程静告诉记者,现在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服务器系统的维护工作,因为新平台沿袭了原有平台的操作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员的学习难度。 对于一些新的功能和应用,在系统升级前已经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培训,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具体的操作维护方法。
公共数据系统的未来 据程静介绍,从最初的规划至今,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基于上一个阶段的成果进行建设。
学校首先建立起公共数据库平台和门户网站,以及相关的数据标准;随后,将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汇总、迁移并购建教务、科研等应用系统;在第三期中,才逐步建立起办公自动化、学生、人事、后勤等应用系统。 采访的最后,程静向记者描述了公共数据库系统现在和今后将为在校师生提供的一些服务。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所教授的学生的信息、自己的科研信息、科研成果发布等;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选课、教师评价、注册/毕业手续办理、消费信息等。
“今后,学校将在这一平台上提供更多教学服务的功能,搭建完整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辅助老师进行教学,使学习的互动性和自由程度更高。”程静告诉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