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以来,中国的SaaS运营开始逐步升温,SaaS运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目前主要有六类角色,并且各有各的资源、优势和不足。
第一类角色是电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针对集团用户推出了ADC(Application Data Center)业务,中国电信面向企业客户推出商务领航,浙江网通为中小企业推出e-Power业务。
优劣势和挑战:缺乏软件技术,必然会选择联合运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好专业软件运营商的产品、技术和支持服务资源。
第二类角色是软件提供商,例如用友、金蝶组建了专门的在线事业部,SAP和Oracle也推出了专门的CRM服务;
优劣势和挑战:资源条件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必然会选择独立运营之路;最大的问题在于SaaS运营和传统业务的冲突如何平衡。
第三类是网络服务提供商,例如微软公司将其针对中小企业的所有软件产品打包,通过阿里巴巴软件的在线平台向2000万中小企业销售,并开创性地在全球首次采取按需付费的形式。
优劣势和挑战:拥有专有领域的优势,缺乏软件技术,一般会选择与专业软件提供商联合运营或者将其并购后独立运营。 第四类是新出现的软件运营商,例如Salesforce和Xtools,走中低端路线,800CRM走中高端应用路线。
优劣势和挑战:拥有产品技术,一般被并购或与其他运营方合作运营。最大的问题是资金能否解决。
电信运营商和专业软件运营商是天然的互补关系,都是自己的优势恰好是对方的劣势,自己的劣势恰好是对方的优势;
第五类是IT服务提供商,例如神州数码与日本Softbank BB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的SaaS市场,软件将以服务的形式“租用”给中小企业用户。 优劣势和挑战:营销渠道优势,缺乏技术,正因为如此,更容易获得专业软件运营商的信赖,更容易达成合作关系。
第六类是平台软件提供商,例如微软专门推出了Live战略。 三、SaaS服务的争议 SaaS运营商都虎视眈眈看着中国美好的SaaS市场,依仗各自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或者在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份额或者在IT渠道市场的号召力,期望抢得SaaS市场先机。他们的行动似乎都预示着未来中国SaaS市场的“爆发”。但是否会与世界同步呢?业界对此持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SaaS —中小企业的解决之道
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条件,很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不理想,或者企业千挑万选了一个满意的产品,但是随后新的需求出来了,原来的软件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是维持使用?是升级?还是更换?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SaaS给这些呼唤能够得到持续的产品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希望。 从技术方面来看,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满足自身需求;从投资方面来看,企业只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方式投资,不用一次性投资到位,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并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从维护和管理方面来看,企业采取租用的方式,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不但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还能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的运营。 观点二:SaaS —步ASP的后尘,以失败告终
SaaS是从ASP模式演变而来的,而中国的ASP模式在21世纪初以失败而终结,大部分尝试过这个模式的软件开发商都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那些ASP未解决的问题,SaaS能否解决,让人思考。
从客户认知与行为习惯的挑战来看,SaaS模式是一种技术的创新,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但归根到底是一种客户行为习惯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源于西方成熟的信息化基础之上,而中国信息化历史比较短,对软件的认知更多是处在“产品实物”阶段,多数客户认为只是通过一个登陆口不算是拥有产品。从数据安全来看,大部分企业无法接受将企业的数据,尤其是财务数据和客户信息,放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上。此外,它的共享模式与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冲突;从拓展性来看,SaaS最难的是按客户需求随心所欲的扩展服务。客户需求不但个性化,而且不断在改变,后期的拓展存在很大的技术和成本问题;从集成性来看,SaaS在如何与企业原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存在很大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