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外有三种选择,第一个是做 HTML 的网站,第二是做微信,第三是做移动 APP。
如果预算足够,可能三个都做一遍,假设三选一,一般来说,选微信的多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微信给企业带来的就是流量,坐在微信上,发现业务非常容易落地。
但今天的微信由于体系封闭导致了一些效果递减。例如,一个媒体大号的阅读号,你看他今天的新闻阅读量在 3 万,其实三年前也是这个数据。今天微信用户明明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但阅读量停留在三年之前,不进就是退了。实际就是如此,现在微信上的营销推广效果确实较差了。
再举个例子,有个朋友是做人力资源的,更适合的应该是微信公众号,因为微信是流量属性和社交属性。但在去年下半年,他要做 APP 了。他给的答案就是三个字 “太深了”——微信公众号做起来非常容易,但有黏性的使用还是有问题。
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衡量微信生态,今天看到很多的成功创业公司,有估值上亿美金的,甚至有上市的,但今天所有的草根梦想大部分是以 APP 为载体的,那能不能找到一个在微信上长起来的第三方业务,今天依旧在快速发展,并且估值很高很成功?答案是 “没有”。所以,微信就是给大家一个幻觉,一个很好的流量平台,但对用户的深度使用,确实存在问题。
接着说 HTML5,就是手机网站。HTML5 相对开发简单、容易上手,但问题就出在功能和体验上,用 H5 做出的产品永远无法跟手机 APP 无法比。例如,大家觉得 2016年 是物联网的核心爆发点,将来越来越多的设备要连接其他的硬件设备,但 H5 根本没有配套的标准建立连接通道。随着创新发展越快,H5 对你的阻碍就越大。
另外就是做了手机网址,怎么推出去,让用户记住网址下次再用,这就是一个笑话。有个二维码一扫就行,但不可能让用户天天扫二维码。
最后就是 APP 了,特点就是成本高,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运营成本也高。但尽管如此,用户的使用黏性也相对较高,所以今天鼓吹第三方的模式都喜欢这种——只要 IOS 不死,安卓不死,今天的移动平台业务还是以 APP 为主。
API 的开放为今天的互联网创新提供了可能,能让大家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而不是技术。像是企业 CTO 角色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 CTO 是牛人,要懂很多事情,但今天作为企业 CTO 来说,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去做,直接找一些 API 的服务厂商、云的服务厂商把服务拿进来,放到企业内部,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去使用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