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需求 有的放矢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增长迅猛,保费收入不断增加,保险密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时期莫过于加入WTO之后的这几年。本着迅速做大做强的方针,国家加大了对保险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保险公司所有资产、保费收入大幅度上升,资产运营状况良好。同时,国外资金纷纷介入中国保险业,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5年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36.7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硬件投资比例较2004年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在IT应用市场中占60.7%,同比增长14%,数额达到22.3亿元;软件和服务列居第二位,占37.4%,市场总额为14.45亿元;其中软件比例上升较快,已经达到16.7%,市场总额为6.14亿元,同比增长14.8%。虽然近年来国内保险业IT投入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但与同期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相比,IT整体投入比例较低。总的来说,国内保险行业对IT投入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国内保险行业对IT投入的比例还不足保费收入的1%,而美国的保险业IT投资占当年保费收入总额为6%左右。信息化应用水平,尤其是行业知识资源应用水平低这一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整个保险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瓶颈”。
对于国内保险行业业务软件厂商而言,在保险行业解决方案市场,价格战在逐渐摊薄业务软件厂商的利润。但实际上,业务软件厂商可以凭借其在优势领域的行业知识沉淀,将服务产品化,打造自身业务品牌。而保险行业用户非常看重与IT厂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解决方案提供商与用户有过成功合作后,双方将有机会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常很难被打破。另外,国外保险解决方案软件提供商进入我国市场通常是先建立销售队伍,产品研发团队仍然保留在国外,服务本土化问题制约其在我国的发展。国内保险行业业务软件厂商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对国内行业知识(国情)的深入了解,通过建立行业信息化知识库使行业知识转变为动力,必将推动国内保险行业业务软件厂商向高端咨询服务型企业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地位,营造良好的行业价值生态链。因此,面对国外厂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国内保险行业业务软件厂商不仅技术要创新,而且要将行业信息化应用知识库这种先进的服务和管理创新思想融入软件之中,为客户提供更契合其需求、可帮助其提升业务表现、释放商业价值的业务解决方案。
二、 面向服务创新的设计开发
形成分类目录
结合保险行业自身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分类目录,以对领域的知识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具体目录包括标准管理办法、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体系的维护机制、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业务代码表、保险业务单证格式系列标准、保险业务单证格式系列标准、信息技术管理类文件(含IT相关标准)、保险条款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案例库(承保、理赔案例)等。
归纳整理法律法规
对包括保险术语、数据元、单证格式、保险应用词根表等在内的保险基础知识、险种条款、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将全部基础知识、二级的险种条款和全部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文档,包括《保险基础知识》、《保险险种条款》、《保险法律法规》等,对规范业务系统的开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基于语义的服务描述奠定了基础。
梳理更新已有标准
保险行业的信息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中科软充分吸取IASA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果,积极跟进国际形式,同时联合保标委和保险公司,制定了基于XML的保险行业信息化标准。目前正在进行开发的标准有《保险信息化标准的体系架构》、《保险术语》、《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业务代码集》、《承保业务数据交换标准》、《批改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理赔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等。
研制业务模型 对PICC、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不同的业务流程设置、组合结构和实务进行了分析比较,形成了通用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以ER图的形式展现,功能模型分成几个部分,包括:应用框架、开发规范、界面框架和组件说明。目前正在形成文档包括《保险业务功能模型》、《保险业务数据模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