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 注重双向互动 ERP实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企业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资源,并通过一系列企业活动启动和实施了以ERP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项目后,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和困难,导致项目停止;也可能是因为ERP软件的功能和实施者的解决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真实管理需求;或者是ERP系统实施并上线运行之后,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管理提升和价值回报;也有可能尽管ERP系统的实施得到了企业的暂时认可,但因为软件供应商和实施者的维护服务等原因使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营效益损失。
企业:抓好四个要点 从企业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不利于ERP成功实施的原因。 1.认识有误区 很多企业从选型到商务,再到组织实施都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很少有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ERP项目是一个管理项目,而不仅仅是IT技术项目。
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没有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去确定业务管理需求,没有设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对ERP项目的预期过高或者过低。因为ERP系统涉及了很多IT专业知识,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对ERP项目有畏惧心理,常常听任IT专业技术人员去主导选型,或听任业务操作和基层管理人员去主导实施,在软件选型、供应商选择、实施者考察等方面,缺乏管理高度、缺乏前瞻性,甚至有不少企业错误地认为所有供应商的解决方案都差不多,所以主要看产品功能、价格高低,而忽略了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实施方是否具有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咨询能力和用软件产品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实施经验,当然还有实现知识和技能转移的培训体系、系统上线之后的长期维护和有效服务能力等。 还有的企业高估ERP系统的作用,认为ERP系统的上线运行就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一旦发现ERP系统的价值实现还需要企业做很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梳理、管理措施配套、组织架构调整等,就担心打破了原有的运营平衡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觉得难以接受。 2.基础没夯实 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往往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基础,首先是数据基础,例如物品编码、产品结构、工艺路线、期量标准、仓库货位等,都需要按照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和信息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和统一。
但很多企业对枯燥、费时的基础数据梳理工作没有思想准备,也很难落实到最适合的技术管理部门去做,因为技术管理部门通常承担了繁重的设计、出图、技术支持等工作。其次是管理基础,包括业务流程是否顺畅、规章和考核是否合理、企业各层级的执行力等,企业的管理基础不仅是ERP蕴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在企业落地的基础,还是保障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国内外有一些管理专家呼吁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或者流程再造,就是要强调一个好的管理基础对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人员基础,包括企业决策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对ERP系统的认识、接受管理变更的心理准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等等。很多企业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理解ERP系统与数据、管理和配套措施的关系,不接受花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规范基础数据,不认可实施顾问对业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建议,甚至存在基层管理人员拒绝使用ERP系统来处理业务等情况。 3.方法欠妥当 很多ERP项目的夭折和不成功,实际上是从企业选型方法开始就已经可以预见到的。笔者不太认同中小企业对ERP项目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选型,因为招投标的主要目的是比质比价,适用于那些比较规范、能明确界定边界、不容易产生岐义理解、容易用定量和定性打分方式进行比较判断的商品或项目,而企业对ERP项目的理解、对自身问题的界定、对管理目标的预期、对涉及到的IT技术的处理逻辑和方法模型、对具体要实施的内容和难度都很难用一种确定的模式来比较。 特别是实施者和现场实施顾问的企业经验、实施经历、支持团队、知识库内容、资源协调效率、个人和团队积极性等,就更难在招标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 所以说,对一个即将实施的ERP项目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质。既然不能比质,剩下的就只有比价了。这很容易造成ERP软件供应商和实施者对实施资源的低价值匹配。 4.措施不到位 企业的“一把手”没有直接领导或参与ERP项目的实施,高层的推动力不够;“一把手”很有决心,但面对长期缺乏的执行力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中层的推动力缺失;没有建立一个熟悉企业业务、能协调企业资源、理解ERP实施方法的项目实施小组;面对实施初期大量、繁复的基础数据整理没有思想准备,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过分相信和依赖现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不愿意根据ERP系统的管理逻辑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优化;迁就生产、销售等主要业务部门的繁忙现状,使ERP项目的实施进程时续时断,或此续彼断;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等管理措施不配套,业务现场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采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措施不得力、不到位,也是导致ERP项目拖延、乃至失败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