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挣到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美元之前,埃利森就已经表示出了对奢华的迷恋。
比尔盖茨只有穿着休闲裤和运动衫才会觉得自在,而埃利森则最爱名贵的萨维尔街定制西装和手工缝制
的镂花皮鞋。
盖茨喜欢他那部保时捷,但埃利森却拥有一个由世界最顶级的轿车组成的车队。埃利森的府邸足以和
盖茨在华盛顿湖畔的别墅相媲美,除此之外,他还有好几处豪宅遍布世界各地。盖茨就结过一次婚,至今
仍和妻女生活在一起,而埃利森经历过四次婚姻
1996 年他在奥普拉·温弗莉的脱口秀节目中宣称自己正在寻找第五位妻子,尽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关
系稳定的女朋友。盖茨几乎就是一部黑白片,埃利森的生活则像彩色电影那样丰富多姿。
劳伦斯·埃利森早
年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被他自己给遮掩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几乎可以编造任何一个故事来充当自己的背景。但是埃利森太极端了,把梦境变为现
实甚至也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要把现实变为梦境,甚至连他的成长背景也不放过。据埃利森自己说,他
生长在芝加哥南区一个街头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破败街区。
被生母遗弃的他由亲戚抚养长大,从小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然而,这些都经过了他的夸大。
埃利森出生
于 1944 年 8 月,父亲离家出走后,母亲的叔父母便把他领养了过去,但那是一对家境殷实的夫妇,而且
居住在富裕的芝加哥北区。
他的养父就是他的叔公路易斯,路易斯是俄罗斯人,移居美国后根据埃利斯岛(Ellis Island)的名字把
自己的姓改成了埃利森。[3]
拉里说,路易斯本是家财百万的房地产开发商,但却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
财富,后曾竞选国会议员。然而,芝加哥或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路易斯参加过任何竞选的记录,他们家进行
过房产买卖的文件也无处可寻。
40年代至50年代间认识这家人的人们说,路易斯·埃利森是一个相当本分的会计师。
拉里在高中的学习本
来可以很好,但在当时当地,他的思维太过背离传统。
中规中矩至少还能给他成功的机会,但拉里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结果他留下了一个桀骜不驯的
名声,学校里也没交上几个朋友。
他和一起厮混的朋友们因为共同兴趣而结成了好伙伴,但他发现自己在情感上几乎做不到无拘无束。养
母患肾癌去世的消息他甚至都没有告诉朋友们。他后来说,和他们分担他的痛苦简直不可想象。
他和养母
很亲近,而不喜欢路易斯。他经常反抗养父强行施加给他的种种规定,同时也反抗学校里一成不变的教学
方法。
于是养父为了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幼稚,便要求他背诵“一事无成”这句古谚。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篮球赛
上,拉里不小心为对方队伍投进了一个球,这事还被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结果路易斯·埃利森把这份剪报
保存下来,每到家里来客人时便会拿出来对他取笑一番。
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比尔·盖茨努力去成就大事业、赚取此生也花不完的钱,但是这个耻
辱的故事已足以显示出,埃利森对成功的疯狂追求正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怨恨。
这 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他会像古罗马的帝王那样装扮自己。
但即使是有了这个动力,埃利森的
起步也太晚了点。他说他曾梦想当一个医生,有一小段时间他还去芝加哥大学上过课。正是在这里,在
1965 年的时候,他选修了物理课,然后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并学习了给 1401 机——IBM 第一台用晶
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的计算机——编写程序。他迅速熟悉了这门新技术,不久他便开始靠给人编些小程序挣
上几块钱了。 不到一年他便辍学,但和比尔·盖茨不同的是,埃利森并没有以软件设计员的身份直接去投身商界开创企
业(软件这个概念在 1965 年还只是个学术名词),直到十年后他才走上这条道路。1966 年夏天,埃利
森离开芝加哥和令他鄙夷的养父,前往加州,去寻找刺激,同时——他希望——去赚笔大钱。
埃利森驾
着他的海蓝色雷鸟轿车抵达旧金山时,正逢嬉皮士时代发轫,他被自由做爱(free sex)的口号所鼓动,
但对迷幻药、反体制政治和黑什伯里的群居风气却不感兴趣
不过,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他一直在不停地换工作,也报名参加一些临时的大学课程,度日艰难。
偶尔有些编程的活儿也能让他挣一点,但一般都是给些小公司弄弄代码检错,仅够糊口。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在那段时间里,大亨埃利森还远没有发迹。似乎这位领导着当今世上最有价值
的一家大公司的西装革履的大老板,和当年旧金山那个缺乏修养、没人在乎的拉里·埃利森,不是同一人的
两面,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1967 年夏,埃利森结识 了加大伯克利分校的女学生艾达·奎因。几个月后,他向她求婚,年底二人便结
合了。这是这个男人容易心血来潮、思考没有计划的典型例子。此外,由于当时他疲于应付身边几乎所有
的事情,所以婚姻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当时的埃利森几乎挣不到钱,但已开始培养起了他的奢华品位。他连交房租都感到吃力,却想方设法地
借钱去买一辆上千美元的山地自行车;常常有人看到他在昂贵的餐厅吃饭,他甚至还跑到比佛利山(好莱
坞明星的聚居地)去隆鼻。他那种生活方式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1974 年,比尔·盖茨升入了哈佛二年级,这时候的埃利森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艾达准备离开他,他们还
欠着一大笔债,拉里却仍在不停地换着地方做兼职。 这年夏天他三十岁了。
在妻子的鼓励下,埃利森同意接受婚姻诊断,尽管此时再想挽救婚姻已经太迟(
艾达已于当年秋天离开了他),但这事仍然让他经历了某种顿悟。他发现,自己一直想要证明他的养父错
了,但对如何实现却没有明确的想法。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势在哪里,以及怎样去扬长
避短。
几个月后,埃利森告别了他腐化的生活方式,在硅谷一家名叫 Ampex 的音像设备公司找到了前途不错
的职位。他的工作包括为一个数据存储设备编写代码,Ampex 正在研制的这个设备能够在磁带上储存一
兆兆比特的数据。和艾达分手两年后,他在这里遇上了肯塔基富商之女南希·惠勒并结婚。 数月后,一个叫做精密仪器(Precision Instrument Company,简称 PIC)的小技术公司请他做系统开
发部门的副总裁,他于是离开了 Ampex。这次跳槽让他撞上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商业机会。
精密仪器公司需要用软件来改进他们的数据扫描仪,这款型号为 PI180 的仪器供大公司将数据上传进大
型主机之用。 然而,开发软件的费用预算一开始就高达 200 万美元,如此高昂的数目 PIC 这样的小公司根本负担不起
。埃利森很快便看到,这是一次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他叫来了两个朋友,这是两个他在 Ampex 时认识的
天才程序员——鲍勃·迈纳和爱德华·欧茨,然后提议一起创作 PIC 所需的这套软件。埃利森知道,他们几
个可以只用预算的几分之一就能把软件做出来。不久,迈纳和欧茨便被他说服。他们以 40 万美元的价格
竞标,PIC 忐忑不安地接受了。 埃利森、迈纳和欧茨组成了他们的第一个公司——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Inc.),然后迅速投入了操作 PI180 型机的代码的编写工作。
有了这个平台,埃利森逐渐
深信自己找到了一个前景巨大的机会缝隙;他开始和伙伴们一起积极地搜寻可以在他们坚信即将到来的软
件创新浪潮中实现盈利的新途径。
这个时候,比尔·盖茨正在设法将新创立的微软公司和 IBM 的力量联系起来,以赶上小企业里掀起的第一
场软件使用热,而埃利森、迈纳和欧茨则在寻找进入软件工业的不同方式。
从一开始,盖茨几乎就把软件
设计和销售的目标锁定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他认为计算机革命带来的最大冲击将来自于这个领域。1970
年代末到 1980 年代初,这几年里的微软正在发展成形,盖茨对给工业和政府使用的大型计算机开发软件
毫无兴趣。如果当时的盖茨也为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大型主机设计软件的话,他和微软可能提前二十年就和
埃利森发生冲撞了。
然而,埃利森、迈纳和欧茨也是根本不屑于谈及个人电脑,一如盖茨对待大型主机和工业用计算机网络
的态度。埃利森和伙伴们只关心数据库。因此,埃利森和盖茨的公司在各自壮大的头几年里,他们几乎都
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与盖茨和艾伦完全同步发展着的埃利森、迈纳和欧茨得知了 IBM 实验室里的最新进展,发现自己进入了
一个可以大赚一笔的数据库软件市场。他们尤其感兴趣的,是特德·科德和 System R 小组的理论,于是,
他们开始着手数据库的工作。
尽管这些开发者们只是一个庞大跨国企业里的一小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他
们和 IBM 内部其他研究小组一样,举止像个学者,披露新发现的方式也一如大学校园。
因为这种开放性,埃利森和伙伴们才获取到了开发自己的数据库软件所需的全部资料。他们从干第一份
活儿——为 PI180 编写软件——挣来的钱中,抽出一部分作为经费,继续开发他们的第一个商用数据库
产品,他们称之为“甲骨文”。
多年以后,IBM 公开所有研究的风气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1977 年甲骨文公司成立,以及盖茨的微软借此大赚一笔的方式,都被当作典型事例以证明 IBM 有勇无谋
。 但是也有人认为,像 IBM 这样大的公司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准确地说,在纯理论科学方面——公开
内部的争论和交流是正确的,唯有如此才有希望出现更快速的发展,从而也才能将市场做大,而不会导致
公司的衰败。
这种争论的不当之处在于,在计算机产业中,纯理论研究和商业应用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
因此微软和甲骨文这样的公司不可能不会利用当时这个产业巨头的研究成果。
在纯理论科学中,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要将经过好几个步骤才能转化为商业应用。
这里谈论的不是盖茨和埃利森如何剽窃 IBM 的故事,也不是在讨论蓝色巨人该不该公开研究供人取用。
很多人批评埃利森盗取了 IBM 关于数据库的创意,甚至更进一步说,几乎什么也没做的他根本不配享受
所获得的巨大成功。
但是这种批评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将科德的论文(以及 System R 小组随后提出的方案)在全
行业内散发,也只有埃利森及其伙伴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商用数据库。
他确实选对了地点和时间,但是他也明白,这个科学研究结果可以带来财务收益。埃利森的传记作者麦
克·威尔森曾强调说:“是的,IBM 给了他创意,但是没有给他 600 万美元。他的发达是通过不断的工作
、高明的策略、毫不屈服的乐观主义和冷静地的策略才得以实现的。”
和盖茨挑选最正确的时候进入 PC
市场的方式一样,埃利森本能地知道,IBM 的研究能为他和他的伙伴们打开进入数据库市场的大门。他、
迈纳和欧茨迅速弃掉了软件开发实验室这个名字,决定用他们最成功的产品来给公司命名——甲骨文。
..上海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