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纳社会就业、完善市场结构、增强经济活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公司制度规范与完善,为中小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中国政府也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 年,我国骨干企业网上定单的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提高到40%。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推动大大加快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步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持续增长,信息化投资规模连创新高,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到2009 年底,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已经达到2022 亿元。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及中国大型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还有较大差距,从整体上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对于推进本企业信息化仍存在很多顾虑,首先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同时,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目标难以分解。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最大的困扰是“难以对IT系统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中小企业有着固有的特点—“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此种特点要求中小企业对其投资要求较高的回报率。中小企业希望看到每一笔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或效率方面的提升,对于信息化投资也不例外。因此,“难以对IT 系统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成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硬伤”,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打消中小企业的顾虑,赢得其青睐。
中小企业信息化本身还面临一些困境。首先,中小企业成长波动性大导致缺乏信息化规划。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等方面的劣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大,企业成长波动性很大,成为大型企业的机会屈指可数,破产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中小企业制定长期战略的意愿不强并且意义不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信息系统选择主观因素大,企业领导人对信息系统采购的决策权较大。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信息不共享、不匹配现象普遍,信息化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传统的软件应用和部署模式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而传统的软件购买之后必须在企业中进行部署、实施,短则几周,长则几个月甚至数年。另外,除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软件费用外,传统的软件还必须有大量的配套软硬件才能运转起来:需要购买服务器,安装相应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而这些配套的软硬件价格往往超过了管理软件本身。这种高投入且高风险的软件应用模式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不相适应影响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上海企业OA协同办公系统软件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