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管理的重心从职能部门的权威控制(职能管理)转向了业务流程的持续改善(流程管理),以增强自身的弹性和敏捷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处于核心地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只是辅助流程活动的开展,于是流程运行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营运资金是业务流程中的“血液”。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因此营运资金的管理成为流程管理的中心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营运资金在流程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收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偏离了流程管理的轨道。营运资金管理方式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流程管理的发展,研究面向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构建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十分迫切。
流程的稳定性是整体企业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保持流程的稳定需要在各个流程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其中营运资金的分配是资源分配结果的集中体现。于是。可以通过营运资金在各个流程中的分布情况来考察流程的稳定性。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都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营运资金,各流程中营运资金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可能意味着在流程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阻塞”现象,此时应当消除“阻塞”,使流程恢复通畅,将营运资金的比例关系调整至均衡状态。
流程管理系统本身是一种分权式的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补偿机制以提高其效率,于是对流程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就成为一项关键的工作。营运资金是业务流程中的“血液”,是业务流程中的增值对象、控制对象和改善对象,因此流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的获利能力上。将参考期间流程的利润除以营运资金的平均占用额就可得到营运资金的回报率,该比率用来反映流程的收益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保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必须在流程之间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
现代办公自动化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工具,由此而提出了对流程管理系统的需求。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除了工作的主体仍旧是由人来完成之外,各项工作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关系处理能够依照事先制定的规则自动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由此而出现了流程管理技术。流程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时间协调和进度控制。如果流程模型建立得当,这将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能够保证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