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定义,到底定义了什么?
软件定义,就是通过虚拟化将软件和硬件分离出来,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三大计算资源池化,最终实现将这些池化的虚拟化资源进行按需分割和重新组合。软件定义的概念广泛,包含了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不同领域。那么软件定义,到底定义了什么?
软件定义思想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为了推动网络的创新,计划在一个简单的网络硬件数据通路上编程,即所谓的**络。但由于未能解决在一个通用的硬件底层与一个开放的上层编程环境之间划定一个界限,而导致这一思想未能得到实时。到2006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出现,硬件与软件的分离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而软件定义这一思想的研究再次被关注。
2009年,斯坦福大学Mckeown教授在**络基础上提出了软件定义网络(SDN)这一概念,其核心就是利用分层思想,将数据与控制相分离。在控制层,具有逻辑中心化和可编程的控制器来掌握全局网络信息,方便运营商和科研人员管理配置网络和部署新协议等。在数据层,交换机仅提供简单的数据转发功能,可以快速处理匹配的数据包,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传统架构相比,软件定义将数据和控制分离。软件负责管理、控制和调度硬件资源,硬件负责运算和执行。这一思想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即解决了资源的效率过底的问题,也极大了提升了资源的弹性和灵活性。从2009年开始,包括VMware、IBM、惠普、EMC、思科、华为等行业巨头都纷纷各自的软件定制决方案,并在企业得到了实践。从软件定义网络到网络定义存储,再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IT架构,甚至虚拟化架构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软件定义对制造业转型的价值
软件定义是虚拟化时代发展的产物。软件定义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软件和硬件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软件对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和调度。那么对制造业而言,软件定义对于IT架构的革新将会从哪些方面给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价值?
1、提升IT利用效率
无论是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方式的实施都是以虚拟化技术为支撑。虚拟化打破了传统IT架构中软硬件的紧耦合架构,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分离,从而为软件定义方案的实施打下基础。但由于虚拟化环境中的软硬件分离是通过在物理硬件上部署虚拟化软件实现,再在虚拟化软件上部署操作系统和应用,使得这种硬件和软件的分离还不够彻底,资源效率的提升仍然存在一定限制。而软件定义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软件定义架构下,硬件资源池和软件是彻底分离的,由软件统一对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在这种架构下,虚拟化环境下的资源池效率能得到进步的提升。
2、降低IT投入成本
IT效率越高,购置IT硬件的成本就越低。但除了提升效率,软件定义架构下,软件对底层硬件架构并无特别要求。也就是说,软件定义架构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IT资源,并不需要企业重新购置。因此,能极大的降低企业的IT成本投入。
3、拥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由于软件定义的实现基础是数据和控制的分离。也就是实现了软件和硬件之间关系的彻底分离,底层硬件的变动不直接和业务发生关系,而是由软件进行管理。这就好像装满一箱一箱货物的车子,拿掉一箱并不会对另外一箱货物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不管是移除硬件还是增加硬件,都不会对正在运行的业务造成太大影响。软件有发现机制,能及时的对硬件的增加和删除进行处理。因此,软件定义架构有着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支撑智能IT转型
随着软件定义应用的逐渐成熟,企业已经开始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实践,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以软件定义的形式进行部署,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将变得更加智能。目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已经具有内置的智能功能,可以消除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创建弹性计算,而无需工作人员的直接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