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HR系统瓶颈的表现 与管理相对成熟的外资企业和国内优秀标杆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员工的活力和工作激情明显不足,HR系统瓶颈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高层流失严重。一般说来,能成为当地民营企业领头羊的企业领导非常注重避免“任人唯亲”,在人才招聘上通过猎头、同行推荐、不同机会考察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挖掘人才,重点关注在外企或标杆企业中的核心骨干和高学历管理人员,并引进了许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的专业意见与民营企业磨合困难、甚至冲突严重,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情绪和专业发挥程度,很多人在短短几个月磨合后就离职,长一些的能达到一两年,但超过三年的实属凤毛麟角。在一个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在05年70多位核心中高层人员主动离职的就有15人,离职率高达20%。这些人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也带走了客户,增加了企业人才重置成本,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对民营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其次是普通员工工作激情不高。在管理基础相对好一些的民营企业已经引入绩效考核,但在考核指标设置、考核周期、考核主体等方面不够专业,没有建立起业绩导向的考核机制,这样的考核往往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考核就是要搞关系提高“人情分”,难以将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统一起来。而考核结果仅限于奖金发放,并没有和员工清晰沟通、引导员工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结合实际工作的绩效改进反馈和能力提升机制。再加上内部晋升机制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很容易使员工对个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工作激情自然也就无从保证。 第三是从股东角度看,HR系统给员工的高薪酬并没有产生合理回报。为了从外部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保留内部员工,民营企业大多参照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制定了有竞争力的待遇标准。但往往缺乏科学的、保证内部公平的分配机制,使得员工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如果再考虑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专业方面的管理不完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高,从股东角度看对员工的高薪投入并没有产生合理回报,老板辛辛苦苦工作却获得较低的剩余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老板为员工打工”的现象。严重不足就比较常见。落实到具体岗位,在岗位职责不清晰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该岗位工作实现价值的有效程度。 另外在薪酬考核上缺乏科学的方法,HR系统无法实现内部公平,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奖金与绩效挂钩,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导致考核无法拉开差距、浮动奖金的比例较小,对整体薪酬的影响有限,对员工的直接结果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尽管很多员工刚进企业也很有抱负,但干得多出错机会也多,在平庸的考核制度下,其工作贡献和绩效反而不会得到公正评价,长远就影响了积极性,出现能混就混的观望状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上直接上级参与有限,使得上级调动下级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很多主管就感觉缺乏工作的平台,要做的事情很多,人员调动却很难、工作很费劲,还不容易得到老板的理解和赏识。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的后果。 总之,HR系统具有这些特点的民营企业还是基于领导者的传统感觉下的经验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